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及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语篇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要研读语篇,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教育部2020)。如何让学生通过语篇实现深度学习,是英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进行高中英语阅读圈活动设计,以期通过阅读圈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一、阅读圈教学模式和深度学习的概述阅读圈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卡伦·史密斯(KarenSmith)老师观察学生自发阅读、讨论时的偶然发现。1994年,美国教育家哈维·丹尼尔(HarveyDaniel)将阅读圈界定为由选择相同阅读材料的学生组成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学习小组,组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应的阅读任务,然后进行合作学习,最后从多个角度解读、分享、评价(张骞文2022)。国内对阅读圈的研究起步较晚,约在2010年正式出现在我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此后受到中小学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张妍(2020)指出阅读圈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小组合作中各有分工,深入探讨阅读内容,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人担任一个角色,先独立阅读约定的文本,完成所承担角色的任务,并填写角色任务单,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将阅读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展示活动后,学生间进行同伴评价及自我评价,旨在对活动进行反思(黄旭曼2021)。常见的阅读圈的角色有语言达人、阅读组长、预测者、分析者、归纳者、联结者、总结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语篇特征灵活设计阅读圈的任务角色。深度学习是相对表层学习而言的。1976年,费伦斯·马顿(Ference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Saljo)首次对深层学习和浅层学习两个概念进行了阐释(殷杰2021)。在国内教育领域,何玲、黎加厚(2005)认为深度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批判性地学习和吸收,并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结构融合、建构,尝试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最后在生活实践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基于落实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