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024年5月(总第265期)英语广场作者简介:吾文泉,博士,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杨丹丹,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收稿日期:2023-10-8后殖民主义视阈下《月亮宝石》中的身份重构□吾文泉杨丹丹[摘要]《月亮宝石》是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非常出名的侦探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叙述月亮宝石从失窃到最终由三个印度人带回印度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三个印度人、詹宁斯及罗莎娜这些边缘人物的身份困境和身份重构展开研究,揭示了作者对东方和社会底层人民积极赞扬的态度,以及作者在消解文化身份的二元对立,促进不同文化身份的共融共生方面做出的努力。[关键词]《月亮宝石》;后殖民主义;身份重构[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3-0077-041研究背景英国作家柯林斯的《月亮宝石》(TheMoonstone)创作于1868年,被T.S.艾略特誉为第一部最长且最好的现代英国侦探小说。小说借十多个人物之口,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宝石失窃案的调查和侦破过程。小说开篇描绘了1799年英国军队侵占印度赛林加帕坦的场景,赫恩卡斯上校在烧杀抢夺中杀死了守护月亮神的三个僧侣,抢走了那颗传说中的月亮宝石。上校把宝石带回英国后不久就遭遇了不幸,而印度婆罗门人也紧跟其后,誓要追回宝石。该小说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这个时期的英国人逐渐摒弃以前的温和友善,贪婪之心使他们走向了对殖民地的肆虐抢夺。小说中,印度人追逐宝石的过程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不仅描绘了殖民地人民,如三个印度婆罗门人,还关注了大英帝国本土边缘人物,如罗莎娜和詹宁斯。这些人物都揭示了殖民地人民和大英帝国底层人民对大英帝国殖民者的抗议和不满。边缘人物和他者的身份重建过程消解了东西方文化身份的二元对立,表达了作者对东方及社会底层人民的赞扬与肯定。2后殖民主义的“身份”问题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以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出版为标志。霍米·巴巴、斯皮瓦克、斯图亚特·霍尔等优秀的理论家也先后出现,他们的理论研究都有自己的重点方向。总的来讲,后殖民主义“主要针对前宗主国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帝国遗毒的对抗性话语,反对现代西方的文化霸权以及帝国主义的知识结构,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关注边缘化、差异性和混杂性,维护前被殖民人民的身份认同”(生安锋,2004:22)。后殖民主义理论主要通过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