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林丽娟(宁德市蕉城区第七中心小学,福建宁德52100)【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要求逐渐增强。但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掌握不牢,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足,计算习惯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重视知识生成,让学生明确概念由来;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内容,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掌握审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推动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6-0047-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6.015计算能力是学生成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数学计算既能检验学生对定理和公式的掌握,又能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解题过程中,数学计算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数学计算不仅仅是运算,更是问题逻辑分析、数据整理和策略制定的具体实施。正确而高效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方法,并最终得到准确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教育中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整体表现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成因(一)对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掌握不牢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石,这些要素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逻辑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对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问题分析的逻辑思维、解题速度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测试中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对复杂公式或定理的掌握不够深入,且在解题过程的表现尤为明显。比如,在运用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时,计算的题目通常涉及的基数较大,学生对法则的使用理解不清,便容易出现错误。需要注意的是,新课标相较以往并不要求学生对公式、法则等进行深度掌握,而是强调学生对这些公式、法则进行熟练运用。然而,这种强调在落实时如果出现问题,便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表面化。同时,在“少练多思”的背景下,学生也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不回顾所学过的数学公式引发记忆混淆的问题。(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不足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