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37卷第3期2024年2月Vol.37No.3February2024艺术科技0…引言古筝受益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不断发展,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进步,现代筝乐艺术也呈现出新的态势。人们对传统筝曲的关注与以往有所不同,但传统是创新的前提,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汉江韵》演奏版本多样,最知名的是乔金文的独奏曲和王中山改编的三重奏。《汉江韵》最早由作曲家乔金文于1962年春通过对各种素材的加工、提炼后创作,由任清芝演奏,其古筝曲调的旋律重点源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书韵》。后王中山在此基础上改编,并在保持传统技法的同时融入新的演奏技法和表现方式,赋予了乐曲新的生命力。乐曲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互渗透,浑然一体[1]。1…《汉江韵》三重奏概述1.1…作者简介王中山,河南南阳人,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自幼学习古筝,儿时受到很多民间古筝演奏家的指导,在古筝方面造诣颇深,演奏风格独特鲜明。他擅长将音乐语言理性化表达,演奏手法恰到好处,能够彰显乐曲的特色。在演奏技法上,王中山首先提出左手戴义甲,这直接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效果,同时创新左手摇指、快速指序等其他技法,创作和编写乐曲10余首,让古筝演奏面貌焕然一新。王中山在古筝演奏技术、音乐创作方面不断创新,且将两者有效融合,力求演奏技术创新与创作思维创新同步[2]。1.2…《汉江韵》三重奏乐曲分析1.2.1乐曲总体特征《汉江韵》三重奏改编自乔金文的《汉江韵》独奏,全曲共196小节。乐曲以热烈的音调、铿锵豪迈的节奏表现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中原沃土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欢快激昂的曲调与节奏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火朝天展开劳动的氛围[3],也展现了中州儿女率真朴实的个性。乐曲以C调定弦,节拍以常见的四二拍为主,曲式结构是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即“ABA”结构,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段式作品。从旋律素材内容上看,又可具体划分为“书韵”“汉江”“书韵”三个乐段。1.2.2乐曲内容(1)愉快热闹的快板(1~62小节)。本段为“书韵”部分,整体清朗欢快。重复性或相似性乐句多次出现,在速度处理上,以♩=142的速度贯穿整个段落,音乐构成直接明了,就像中原民众直爽朴实的个性。段落中第一个和弦一弹出来,就仿佛置身于乡村的田野上,看到人们收获劳动成果时热火朝天的场面。(2)轻巧婉转的慢板(63~101小节)。本段为“汉江”部分,音乐旋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