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jsgxzs@163.com探索TANSUO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内容丰富,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类课文由单篇零散分布逐渐过渡到以主题单元呈现。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类课文的教学却走入了“文本归类、情感打包、思想定性”等误区,育人价值难以彰显。本文结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一、立足单元整体,凸显核心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提出:教材编写要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要通过学习任务的综合性、挑战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体现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纵向发展过程与进阶。[1]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2]。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厘清单元内部各项学习要素,设计具有进阶性的学习任务。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的课文有《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和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单元主题为“理想和信念”。本单元内容丰富,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基于对单元语文要素发展线索的梳理,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内容,我们将语文要素转化为以下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目标:1.会写28个字、37个词语。背诵《古诗三首》《为人民服务》的第二、三自然段,以及一组具有劝勉意义的俗语。默写《竹石》。2.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通读诗歌,找出意象,根据意象了解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联系读过的古诗,初步建立意象与诗歌表达的情感的联系。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拓展资料,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吉建和【摘要】虽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内容丰富,但教学中“文本归类、情感打包、思想定性”等做法,使得这类课文的育人价值难以彰显。本文结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教学进行探索,总结出实施路径:立足单元整体,凸显核心目标;提炼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