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TOCULTURAL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0引言革命文物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是认定登记的实物遗存,有的是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的实物,有的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的实物,有的是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彰显的革命精神的实物。其总的特点是展现了革命精神,传承了革命文化,展现了中国革命史奠定的红色底蕴。可移动革命文物中,以纸质为载体的有票据、手稿、书籍、刊物等。受自然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纸质为载体的革命文献的老化和损坏是不可避免的,正面临日益残损的境况,不仅不利于革命文献的使用,而且不利于革命文献的整理、保护与研究。因此,人们提出了既能延长文献的使用寿命,又能精准复刻革命文献、长期保存革命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很好地解决了收藏革命文献与合理使用革命文献之间的矛盾。1胶东抗大教育基地特色及再生性保护的必要性抗大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1936年在陕西瓦窑堡成立,前后迁址陕西保安、陕西延安、晋冀鲁豫边区,并在各主要根据地先后创办12所分校,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结束。抗大的学员以部队中的红军干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为主。胶东抗大在栖霞八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他们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段光辉的红色历史,留存了珍贵历史印记,也保留了不计其数珍贵的历史文物,见证了胶东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胶东抗大教育基地作为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一核四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熔炉中锤炼,斗争中学习”为主题,利用胶东抗大校部旧址—牟氏庄园南忠来和师古堂两个院落,打造一处以锤炼忠诚、有担当的干部队伍为主要内容,集干部培训、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情景体验式教育基地,集中展示胶东抗大为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的卓越贡献。基地科学规划设计,巧妙利用空间,还原胶东抗大建制架构,史料详尽,展品充裕,属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抗大专题场馆。胶东抗大教育基地保存众多革命文献,其记载的内容具有历史价值,其书籍装潢形式及面貌也蕴含一定的历史信息。文献的生命力在于知识与信息的交流【作者简介】蔺腾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