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材规划设计与建筑·151·2023年6月作者简介:黄琳(1984-),男,福建晋江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景观工程。0引言我国旅游市场与公路资源规模大、发展快,但农村公路和旅游的融合一直存在不足。目前,国内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公路建设技术、质量成本控制及养护管理,景观仅是公路的边缘配套,对于农村公路的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要素,与生态协调等方面均局限于表面营造,缺乏交通与旅游融合的综合考虑。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基于旅游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结合案例创新实践,总结经验,研究交旅融合发展下的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探索景观设计助力交旅融合发展的方法。1交旅融合发展下的农村公路景观1.1农村公路的定义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县道是指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乡道是指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1]。县道一般属三、四级公路,乡道、村道属四级公路或等外公路。1.2农村公路景观发展现状问题农村公路的建设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基础设施,作为增强区域路网的连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一直是乡村旅游的外围配套,“交旅融合”发展思路的提出,已逐渐转变为旅游产品的吸引主体,因此,公路景观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与旅游需求相比,农村公路景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如下。(1)农村公路景观同质化,缺乏特色。由于农村公路等级较低,同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景观建设大多只是绿化营造,设计手法单一且市政气息过重,缺乏个性特征与旅游吸引力。(2)与沿线资源关联性差,缺乏体验性。景观没有良好地与周边自然条件、乡村等旅游资源进行关联,缺少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设计,为游客提供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3)配套设施不足,服务等级不高。农村公路沿途缺少服务驿站、观光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无法为行程中的人们提供旅游要素的服务。(4)时代性设计不足,经济效益转化低。在信息化时代,农村公路景观没有突破空间上的跨度,缺乏符合时代性的设计,无法发挥旅游经济效益。2以交旅融合思维打造农村公路景观2.1突出农村公路的景观主题性普通的农村公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