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趣小考·SHIOUXIAOKAO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文//彭铁元孙贺芳吃喝是小事,但官员的吃喝之风却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心向背。官员吃喝之害,胜于猛虎,不是危言听。古代政府在禁止官员吃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一系列制度措施。这些制度性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当时社会面临的官员吃喝腐败问题,也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据史料记载,西汉初期,为了实现国家的强盛,汉文帝和汉景帝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治国理念,在政治上温和仁慈,在经济上轻薄赋与民生息,大力发展生产,史称“文景之治”。国家强盛了,官员难免膨胀,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民间怨声载道。为此,汉景帝刘启为官员吃喝“立规矩”,规定官员不管官职大小,在上任、离任及外出巡视时,不得接受宴请,如果实在无法拒绝,必须自己掏钱买单,否则将免除职务。汉朝对官员违规吃喝进行免除职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吃喝带来的腐败现象,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环境,树立官员清廉的形象。盛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都城长安,极为繁华,整座城灯火通明,62食趣小考·SHIOUXIAOKAO号称“不夜城”,可见唐朝国力之强盛。唐朝真正对官员吃喝进行限制的制度出现在唐朝后期。这时候的唐朝由盛而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皇权削弱,财政空虚。各地节度使来都城长安觐见,吃好喝好玩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于是朝廷要求各地节度使觐见皇帝时,自己掏钱摆酒席,名为“买宴”。晚唐的“买宴”,看似与限制官员吃喝腐败没什么关联,但仔细推敲背后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官员吃喝腐败问题。虽然“买宴”的规矩无法改变官员吃喝腐败的状况,但这也相当于“经济制裁”对官员吃喝管理最全最细的是宋朝。官员吃喝超标,法办。官员下基层,吃饭住宿都有统一的标准。如果超标,不仅官员本身要被处罚,随行的工作人员也要连坐受罚。如果官员在地方上接受宴请,严重者将被法办。浙江湖州一个叫刘藻的官员,在任期间大吃大喝,被人举报,被降职罢官。同样,王希吕、范成大与胡元质等人,也因为大吃大喝被宋孝宗免职。大文学家苏舜钦卖废纸买酒设宴、召妓助兴,被人举报弹劾,以“自盗”罪名被免职,并被赶出京城。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毫无节制的公款吃喝往往耗费国库,加重百姓负担,进而引起民愤,危及统治。因此,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制定了官场公宴费用标准,给官员吃喝定下了规矩,严禁官员肆意大吃大喝,多吃一个菜都可能掉脑袋。这应该是史上最严的“反官员吃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