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技法之【任务驱动型写作】在议论文写作专题中,纸条君已经为大家讲解了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具体而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议论文的总体框架。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及名校仿真模拟题,我们会发现,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任务驱动型”写作好比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占领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语文试卷的作文版面。它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类型的作文题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任务驱动型写作顾名思义,“任务驱动型”作文即是给出了具体的写作任务,以“任务”去“驱动”考生进行写作。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呈现语文学习的不同表现”,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正好契合这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外部行文的形态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会有文体任务、材料任务或论述方式任务等方面的任务驱动。譬如,2015年课标卷Ⅰ作文题: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本题明确要求考生使用书信体,且明确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个指令要求,因而考生需要紧扣事件,集中精力,对事件进行理性的解读分析。此外,在对材料的辨证分析中,要体现自己的思辨能力,让材料事件与文章观点有机整合。从内部行文的指向性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对象任务、内容任务等方面的任务驱动。譬如上述题目,同样明确了收信人和写信人,因而正文的论述对象有明显指向性,即已经对文章的核心立意作出了明确规定(本题中“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事件,体现出依法治国的理念)。考生要表明对事件立场的态度,并以小见大,联系社会现实。通过分析普遍现象,探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继而揭示材料本质。随着考场作文思维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