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任务群使学习内容结构化,因此带来了教学样态的变化:可依托教材单元,用主题和任务将各篇课文串联起来;可打破单元壁垒,围绕某个主题将不同单元的文本重新组合;也可选择单元中的重要单篇,基于学习任务群内容设计教学;还可依托主题项目,开展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当下,以整个单元、主题任务或主题项目来建构学习任务群的尝试比较多,而以单篇文本建构学习任务群的尝试相对较少,单文本的教学大多停留在以往的阅读分析与理解层面上。单文本学习任务群既要落实基础型任务、挑战发展型任务,还要兼顾拓展型任务,其建构需具有关联性视角,设置综合性学习活动,让语文核心素养得以落实。在执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时,笔者在单文本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方面做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一、《父亲、树林和鸟》的单文本教学设计《父亲、树林和鸟》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基于本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语文要素,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落实要素,完成基础型任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课程标准》的基础型任务,要求学生学会“分类整理、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的课后习题三就有相关练习。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朗读“幽深”“雾蒙蒙”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让学生说出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再让学生以此方式诵读、体会其他几个类似的短语,从而感受带有“的”“地”“得”这样修饰的词语所带来的表达效果。然后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在完成基础型学习任务的同时,落实了语文要素的训练。1.见识修饰,内化语言。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树林?生:雾蒙蒙的树林。师:雾气很浓的树林叫——生:雾蒙蒙的树林。师:还是一个什么样的树林呢?生:幽深的树林。【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当前,以整个单元、主题任务或主题项目来建构学习任务群的尝试比较多,而以单篇文本建构学习任务群的尝试相对较少,单文本的教学大多停留在以往的阅读分析与理解层面上。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建构单文本学习任务群,落实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