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语文幼小衔接策略探析魏亚琦(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幼儿园,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可以在幼小衔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语文幼小衔接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与帮助。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做合一”;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随着早期教育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幼小衔接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他主张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而且认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做好幼小衔接,助力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一、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学生在早期学习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幼小衔接的核心在于确保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阶段能够顺利、无缝对接,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首先,做好幼小衔接能够保证个人发展的连贯性。在幼儿园阶段,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初步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并开始发展基本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系统性、全面性,所学内容也更难理解。教师如果没有帮助学生适应这一转变,可能会使学生学习时产生断裂感,难以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小衔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更加结构化的学习阶段中,并确保学生能保持早期学习阶段的学习兴趣。其次,做好幼小衔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学生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而进入小学阶段后,他们需要学习并遵循更加正式、全面的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这时,教师做好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