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NO.3(下)-38-工业技术1储能技术原理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1]。其中电池储能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原理为化学反应。电池内部通过正、负极材料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运动,从而进行电能储存和释放。电池储能具有高能量密度、运行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充电时间长、寿命短等问题。超级电容储能则是一种物理储能形式,其原理为电荷的吸附和释放。超级电容通过正、负极间的介质分离电荷,并储存于极板上。超级电容储能具有快速充放电、寿命长且功率密度高等优点,但能量密度较低。2储能技术分析与选择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2]。各种储能技术都在不断被研究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首先,电池储能技术是最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储能技术。其中锂离子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电池类型,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和寿命长等优点。此外,钠硫电池、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等也是常见的电池类型,应用场景也比较广泛。其次,超级电容储能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电且高耐压等优点,适用于电能快速储存和释放,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力调峰、能源回收等领域。此外,物理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例如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等常见的物理储能技术。但这类技术对选址条件苛刻,在光伏储能中应用较少。各类储能技术优、缺点见表1。储能技术可以平衡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应用于解决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电能储存和功率平衡问题。综合考虑表1中各类储能技术与项目情况,本项目为中能建(敦煌)清洁能源公司10万kW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为满足业主环保和发电量的要求,储能系统选用锂离子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电池。3储能容量优化配置3.1最佳储能配置3.1.1影响因素在大规模光伏集中式发电场景中,配置储能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光伏发电的消纳率、平抑短时间内出力波动以及解决跨区域供需矛盾等。这些目标对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电网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弃光率是衡量光伏发电消纳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根据国家规定,光伏消纳比例应为5%~10%,不满足则视为不及格。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对弃光率的要求,可以利用储能进行削峰填谷,降低弃光率,提升光伏消纳水平。波动率也是影响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伏电站的功率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家规定光伏1min内上、下波动不得超过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的10%。为了确保光伏电站并网的电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