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1期延边教育学院学报Vol.38No.12024年2月JournalofYanbianInstituteofEducationFeb.2024·15·高校思政教育学生获得感提升研究①隆森林韩冰(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7)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获得感是评价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以学生的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此过程中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仍面临着教师队伍不精、校园环境单一、考核机制片面等影响因素。在准确把握学生获得感基本内涵后,从教师队伍、考核机制、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获得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64(2024)01-0015-0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提升高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有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3072所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超过4430万。”[2]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情况,必须对数量庞大的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为此,国内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情况做了研究,认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可以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双边互动”[3]“知识维度和情感维度的双向发力”[4]“思政教育的价值目标”[5]等不同角度探究。我国的许多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出现了“内容与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6]“教学理念滞后”[7]等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偏向宏观抽象分析,关注内涵、生成逻辑和提升路径,而微观实证研究与模型构建较少,对高校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问题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思政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适路”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少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发力点。一、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概念界定(一)获得感解读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此后,获得感逐渐被会议文件、论文报告、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