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58兰索拉唑结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刘永涛福利莱社区卫生服务站,山东烟台265500摘要:目的慢性胃炎发作后,探究兰索拉唑、胃苏颗粒联合应用对此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患者在社区卫生院社区门诊接受诊疗,全部指征明确为:慢性胃炎,根据需要分为2组,指导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格法,组别类型为:44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接收2组患者的时间段介于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之间;临床治疗阶段,将兰索拉唑应用于对照组,兰索拉唑、胃苏颗粒应用于实验组,持续治疗15日后,对于两个组别来说,需统计其最终效果,具体包括: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有效率(效果明显、效果一般、无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皮疹)。结果(1)炎症因子分析后,IL-8、TNF-α进行比较,干预前数据差异小,P>0.05;干预后阶段,分析实验组后,IL-8为(7.07±0.81ng/L)、TNF-α为(43.26±4.65ng/L),对照组为(8.55±0.99ng/L)、(51.14±5.32ng/L),对比发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总有效率依据标准进行评估,统计值(95.45%,42/44)对比对照组(81.82%,36/44),更高,P<0.05;(3)药物治疗后,对抽取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20.45%,9/44)VS(4.55%,2/44),实验组慢性胃炎患者低,P<0.05。结论临床接受治疗时,兰索拉唑、胃苏颗粒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可减轻疾病症状,对体内炎性因子进行较好改善,提高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高安全价值,推广意义显著。关键词:慢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胃苏颗粒;兰索拉唑;效果中图分类号:R573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患病率较高,分析发现,此类疾病周期绵长、有较高治愈难度[1];在基本病因方面,临床上总结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缺陷、化学因素(药物刺激、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物理因素(浓茶、咖啡、烈酒)等,疾病发生后,对于患者来说,在自身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2]。在治疗过程中,关于慢性胃炎疾病,医学领域的主要方案为药物干预,分析后发现,常见类型有:兰索拉唑,其效果在于:抑制胃酸分泌,对患者来说,在胃黏膜处形成的刺激较小,但是,长时间单一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干预[3]。基于此,本文将针对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时间段内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