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耳蜗內电位特点【2021012A】外淋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a+和较低浓度的K+,而内淋巴则正好相反当耳蜗未受刺激时,如果以鼓阶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则可测得蜗管内淋巴的电位为+80mV左右,这一电位称为耳蜗内电位。此时毛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80mV内淋巴中正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与蜗管外侧壁血管纹的活动密切相关依他尼酸和呋塞米等利尿药可通过抑制Na+-K+-2Cl同向转运体,使内淋巴正电位不能维持,导致听力障碍血管纹将K+转运入内淋巴过程【2014155X】螺旋韧带中的纤维细胞通过钠泵和Na+-K+-2C1-同向转运体将K+转入细胞内,然后通过纤维细胞、基底细胞以及中间细胞三种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将K+转入中间细胞内,使中间细胞内K+浓度增高经中间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将K+转运到血管纹间液边缘细胞通过钠泵和Na+-K+-2C1-同向转运体,将血管纹间液中的K+转运到边缘细胞内,再经边缘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将K+转入内淋巴中图示耳蜗内电位对基底膜的机械位移很敏感当基底膜向鼓阶方向位移时,耳蜗内电位可增高10~15mV向前庭阶方向位移时,耳蜗内电位可降低10mV左右耳蜗微音器电位【2010155X】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称为耳蜗微音器电位特点呈等级式反应,即其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无真正的阈值,没有潜伏期和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现象在人和动物的听域范围内能重复声波的频率在低频范围内,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振幅与声压呈线性关系,当声压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产生非线性失真具有一定的位相性,即当声音的位相倒转时,耳蜗微音器电位的位相也发生倒转,而听神经干动作电位则不能耳蜗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1.9.3.4】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基底膜的震动和行波理论【2012017A】振动从基底膜的底部(靠近卵圆窗膜处)开始,沿基底膜向蜗顶方向传播传播特点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底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顶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听力,而耳蜗顶部受损时则主要影响低频听力耳蜗的感音换能机制示意图毛细胞纤毛的弯曲或偏转,是引起毛细胞兴奋并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的开始毛细胞纤毛之间存在铰链结构侧连将全部纤毛连接在一起形成纤毛束,可使纤毛同时发生弯曲顶连位于较短的纤毛顶部,此处有机械门控通道,属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