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8期89·新实践·安塞姆·基弗生于1945年,正值德国在“二战”中的失败之年。他在大学期间首先学习了法律,然后转向绘画,师从彼得·德赖赫尔(PeterDreher)。毕业后,他通过交流与约瑟夫·博伊斯讨论艺术。安塞姆·基弗在早期因为勇敢地面对德国历史上“二战”黑暗时期而广受瞩目。随后,安塞姆·基弗以其对铅的创造性运用和作品的独特样貌,参与了美国六人联展并展开了巡回展览,因此赢得了国际声誉。安塞姆·基弗作为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他以个人及其艺术作品向世界宣示着什么是德意志民族以及什么是德意志精神。安塞姆·基弗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神秘、怪诞、晦涩就是德国的民族特征。这不同于南欧艺术所具有的“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德国艺术所表现出的更像是一个深沉苦难的整体,一个紧密的精神结合体。德国艺术也不同于欧洲其他各国艺术所呈现的多样性,虽然在当下德国每个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样貌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都展现出了德意志民族深处的精神力量,当我们看到毕加索的作品时我们会惊叹道:“看!这就是毕加索。”而当我们观看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作品时我们会惊叹道:“看!这就是德意志。”所以在安塞姆·基弗这里,我们要在德意志民族的源头及其灵魂深处探寻他艺术力量的根源。一、天然的分裂性天然的分裂性。[1]德意志民族的分裂性根源于其历史上的独立性。在罗马帝国统治欧洲大部分土地时,日耳曼民族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之外,与罗马帝国不断发生摩擦,直到公元9年的条顿堡战役,日耳曼人成功抵御了罗马帝国军队的进攻,获得了独立。这导致了日耳曼人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罗马帝国文化,包括他们原初信仰的北欧神话体系与古罗马神话的差异。再到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迁徙”,这个被罗马帝国称为“蛮族”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了十几个蛮族国家,这种对抗与分裂早已显露无遗。[2]德意志民族的地理独立也促使他们在精神上与其他欧洲地区不同。这种分裂性不仅体现在其外部的对抗中,德国内部的分裂性也在历史上得到体现,包括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和政治冲突、新教改革,以及第一帝国、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时期的动荡。这种内外的分裂性反映在德国的民族历史中,并对整个欧洲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柏林墙的建立再次凸显了德国的分裂性。尽管柏林墙已经倒塌,但根植于德意志民族内心的分裂性问题依然存在。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作品也反映了这种分裂性。这样的天然属性可以直接关联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