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4期江苏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OFTECHNOLOGYVol.29,No.4Aug.,20232023年8月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以及降低污染排放形势紧迫。电动汽车的出现推动了清洁技术的发展,低油耗汽车获得普遍青睐;然而,目前燃油汽车在市场上仍占据着主体地位,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车辆表面部件进行优化研究已逐渐得到重视。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件,后视镜以一个较大钝体的形式暴露在汽车外流场中,它影响了汽车A柱周围的气流,在产生噪音、降低车上人员舒适性的同时,也为汽车带来约2%~7%的总阻力[1]。因此,汽车后视镜的气动减阻降噪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陈鑫等人[2]基于仿生非光滑结构对后视镜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改变边界层的流场结构,产生涡垫效应,从而减小了整车阻力。张亚等人[3]结合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研究被动射流对后视镜模型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被动射流后视镜改变了后视镜尾涡结构,减阻率达到7.1%;同时,改变射流角度可以增强减阻效果。来流侧分隔板对后视镜尾部流场影响的研究杨育飞,张丹,胡靖,孙云,田驰,郑焱(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后视镜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件,研究其尾部流场结构对汽车减阻降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分别测量了一般类后视镜钝体与带有来流侧分隔板的类后视镜钝体的瞬时尾部流场,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流场的统计学分析。时均流场表明,在来流侧采用分隔板削弱了后视镜的旋涡脱落强度,推迟了尾部分离区的形成。采用功率谱密度分布以及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的方法研究2种类后视镜模型的尾流结构,分析表明:带有分隔板的类后视镜模型旋涡脱落频率有所下降,其尾部流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分隔板作用下,POD前两阶模态的能量占比明显降低,模态的空间分布出现了小尺度的旋涡结构,这进一步证实了分隔板对旋涡脱落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后视镜减阻降噪的积极影响。关键词:后视镜;分隔板;PIV;功率谱密度;本征正交分解中图分类号:U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23)04-0019-11收稿日期:2022-10-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尺度涡动力学的方柱展向周期性扰动减阻机理研究”(11802108);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不同壁面条件下三维贴壁方柱流场特性及其减阻机理研究”(19KJA510002);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