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环境,偶尔“发疯”又何妨被误解的情绪管理感到憋屈、窝火、生气时,还要憋着、忍着,做到情绪不失控,其实,这是对情绪管理的误解。心理学家格罗斯提出的情绪调节理论认为,在新学年,许多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来到了全新的环境,开始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接触;与此同时,刚毕业的年轻人也进入了全新的职场世界,开始接触比校园更多样的人际环境。这种时候,大家难免迷茫,要怎样才能和新同学、新同事处好关系。比如,同学让自己帮忙带饭却没有及时给钱,虽然有点憋屈,但要不要大方一点请他吃呢?职场前辈要自己帮忙写材料,虽然有点窝火,但要不要立刻答应,给大家留下一个积极配合、乐于助人的印象呢?有人开的玩笑让自己不舒服,虽然自己有点生气,但要不要一笑而过、表现得合群一些呢?最近人们热议的“情绪管理”进一步加深了年轻人的困惑:长大就是必须每时每刻都做“不敢愤怒的老好人”吗?人们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表达抑制,就是通过抑制使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停下来,从而降低主观情绪体验;另一种是认知重评,是指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来降低情绪反应。憋着、忍着属于前者——表达抑制。事实上,表达抑制这种情绪调节策略在效果上并不是特别好,甚至还会给人带来一些消极影响。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时,人们的生理反应是很强的,比如心血管和皮肤电的交感神经会被激活,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不说,但身体是很激动的。只有采用认知重评策略时,心率、皮肤电、呼吸频率等才会降下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稳定、健康。此外,表达抑制还会影响人的认知。研究科学之友742023-11文|殷锦绣心灵驿站新环境“站稳脚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愤怒,可以推进对方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变。有关人际愤怒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愤怒可以改变别人的实际行为,这种积极影响在带有强制性意味的情境中尤为明显,包括谈判时的合作比率、学习情景中的学习表现、工作情境下的任务绩效等。如果同学一而再、再而三地“忘记”给钱,前辈一接到紧急任务就立刻甩给你,别人反复在大家面前开冒犯你的玩笑,你在这种时候发火,就可以让他们知道你“并不好惹”,下次再想占你便宜或拿你开涮时就会多掂量掂量了。网上讨论度比较高的“职场发疯指南”,通过反问、怼人等方式来反抗他人的精神控制,本质上也是在把人际愤怒作为工具,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当然,一切情绪都有其适应的度,我们反对过度忍让,鼓励适当表达愤怒来争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