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论《侵权责任法》的解释*王利明[提要]《侵权责任法》已经颁布实施,虽然该法的内容、体系较为完善,但在具体操作时针对纷繁复杂的侵权案件仍然会时常遇到如何准确适用的现实问题,为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该法的解释应该置于重要的位置,需要借助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反面解释、限缩和扩张解释、历史解释等各种法律解释方法来对该法作出解释,以实现该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适用。[关键词]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反面解释限缩和扩张解释历史解释[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1)01-0224-09法谚云:“法无解释,不得适用”。《侵权责任法》颁行以后,关键在于如何使这部“纸面上的法律(lawinpaper)”变为“行动中的法律(lawinaction)”。为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该法的解释应该置于重要的位置。虽然该法的内容、体系较为完善,但在具体操作时针对纷繁复杂的侵权案件仍然会时常遇到如何准确适用的现实问题,为此需要借助于各种法律解释方法,将抽象的、普遍性的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案之中。此外,通过解释能够进一步完善该法的不足,从而有效地规范司法裁判行为,确保法的安定性和妥当性。从狭义解释方法出发,对《侵权责任法》的解释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即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反面解释、限缩和扩张解释、历史解释,下面拟对此进行探讨。一、文义解释文义解释,是指对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所进行的解释①,或者说,是根据制定法的字面含义进行的一种具体化的解释。一方面,文义解释是针对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按照语法结构和语言规则、通常理解等方法所进行的解释。例如,按照法律条文的词组联系、句子结构、文字结构、文字排列及标点符号等解释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另一方面,文义解释原则上就是要使文本的字面含义具体化,阐释其字面含义,确定文本的准确意思。例如,《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422*本文系王利明主持的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疑难问题研究”(项目号08JZD0008)的阶段性成果。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般认为,该条属于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可以普遍适用于法律没有规定的各种特殊情况。但法官在处理一些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侵权案件时,如何适用《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的规定就需要解释。例如,两个人喝酒以后,酒友没有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