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教学设计-------李德峰(一)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二)教材分析1.教材来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数列》2.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代数的主要内容,它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今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前n项和公式。2.认知障碍:公式灵活应用及构造新数列(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熟练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性质解题②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例题讲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素养目标:通过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素养.(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运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七)课前准备多媒体(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习引入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1)数列{an}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或公比为-1,且n不是偶数),Sn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强化知识结构,为本节课做好准备其前n项和,则Sn,S2n-Sn,S3n-S2n仍构成等比数列.(2)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Sn+m=Sn+qnSm(n,m∈N*).(3)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偶,S奇分别是数列的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则:①在其前2n项中,=q;②在其前2n+1项中,S奇-S偶=a1-a2+a3-a4+…-a2n+a2n+1==(q≠-1).教学环节:例题解析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例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cm,取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E,F,G,H,作第2个正方形EFGH,然后再取正方形EFGH各边的中点I,J,K,L,作第3个正方形IJKL,依此方法一直继续下去.(1)求从正方形ABCD开始,连续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2)如果这个作图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那么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趋近于多少?分析:可以利用数列表示各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条件可知,这是一个等比数列。解:设正方形的面积为a1,后续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a2,a3,…,an,…,则a1=25,师生共同探讨以正方形面积求和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问题(2)渗透极限思想。由于第k+1个正方形的顶点分别是第k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所以ak+1=12ak,因此{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