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2020·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D.钓鱼岛【答案】1.C2.B【解析】1.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晚于当地时间18点日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日出,太阳辐射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辐射减小,读图可知,①②③④曲线中,只有曲线③满足该条件,故选C。1小题必练4: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2.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在13~14点,所以当地的经度大约位于90°E~105°E,ACD错(注意珠江三角洲的经度大约位于110°E~120°E之间),B正确,故选B。下左图为我国西南某地拍摄到的冬季云海景观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云海出现时,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变化正确的是A.①减小B.②增大C.③增大D.④减少2.图中云海的形成与下图中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是A.B.C.D.【答案】1.B2.B【解析】1.云海出现时,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没有影响,A错误。云海出现时,大气对太阳辐2射的反射作用②增大,B正确。云海出现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大,则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小,则地面辐射③减小,C错误。云海出现时,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错误。故选B。2.山间云海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山谷中水汽升腾遇冷凝结后形成,B图符合这一条件,B正确。A图表示山风,谷中冷空气下沉,不易成云致雨,不可能形成云海,A错误。C图表示白天,山谷气流应该下沉,C错误。D图表示夜晚,山谷气流应该上升,D错误。故选B。新疆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左图)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不同颜色的地膜透光性不同,农业生产中白膜、黑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分别是A.增强①过程减弱③过程B.减弱③过程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减弱②过程D.增强④过程增强①过程4.在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A.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D.提高温度、增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