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标与教材: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选择性必修2:2.1;2.2]。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必备知识]生态脆弱区;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关键能力]综合分析、概括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说明、分析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认识某些生态脆弱区(例如南方喀斯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分布;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基础,针对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找出综合治理措施[核心价值]能够从“人和地的相互影响”的视角,认识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2020年]山东卷第16、19题;北京卷第16题[2021年]河北卷第18题;北京卷第16(3)题;天津卷第18(2)题;6月浙江卷26(1)题……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表现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有些区域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有些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依然发展的很好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4)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区[易误辨析]荒漠与荒漠化有什么区别?提示荒漠是在干旱环境下发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荒漠化则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现象。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2)土地退化的原因原因表现不利影响自然原因根本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多大风春季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人为原因主要原因过度开垦生态环境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牲畜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土地退化[思考]西北地区冬春季容易起沙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