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程标准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3.应用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组成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2.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应用可以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判断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短信报文功能。(√)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探究点一遥感技术据俄罗斯媒体2019年4月16日报道,目前全球共有438颗地球遥感卫星在轨,中国拥有最多的大型遥感卫星,合计有84颗。遥感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下图为遥感技术工作示意图。1.遥感技术要借助飞机、飞船、卫星等运载工具,试分析运载工具的运行高度会对遥感结果产生哪些影响。答案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源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的原理是什么?答案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况及应用技术装备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工作原理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图像、数字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