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体系架构][基本概念]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原理]从人地协调的角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的战略和政策。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1.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历史进程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农业社会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对人地关系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工业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谋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①资源与环境安全观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②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根本措施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具体措施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思考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有哪些?答案(1)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2)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3)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2.国家战略与政策(1)意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2)国家战略与政策领域措施资源领域(以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为例)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环境领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推动公众参与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特别提醒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