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40分专项内部讲义马原选择题提升一、学生不明白的“不言自明”——马原选择题命题的套路和规矩1.材料与选项的相关性不是命题点高中文科的政治考试相关性考查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但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马原材料和选项的相关性并非命题点,换句话说,是没有什么与“题意不符所以不选”这种玩法的。如果要是命制这种相关性的试题,会带来无穷无尽的争论,因为相关不相关的标准是模糊的,有些人会觉得相关,而另一些人会觉得不那么相关。所以,马原的选择题,特别是多选,只要选项的逻辑关系是对的,哪怕与材料不那么匹配,依然要选。例如:2018年第17题(多选).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实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制造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和偶然性C.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D.物质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这道题的A选项与材料相关性很弱,很多学生把它排除掉了,非常可惜。答案:ACD注意:政治经济学的题目通常没有材料,直接就是一个题干,这种题目反而是要看相关性的。题干越短,信息量越大。例如:2021年第19题(多选).商品经济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A.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B.社会分工的出现及其存在C.商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D.交换过程中形成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道题的CD两项表述逻辑都没问题,但是并不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就不能选。答案:AB另外,在单选题中,以往出现过案例型试题,但是案例型试题的四个选项差别会非常大,可以迅速分辨哪个是匹配的,而且案例型试题一般都是第1题或者第2题。例:2011年第1题(单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题来讲解他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这种题目切忌斟酌,直接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