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事件间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2.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与关系.(难点、易混点)3.会用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概率.(重点)4.了解并事件与交事件的概念,会进行事件的运算.1.通过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关系的判定,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2.通过互斥与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培养数据分析与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在掷骰子试验中,定义如下事件: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不大于3},D3={出现的点数不大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问题:在上述事件中,(1)事件C1与事件C2的并事件是什么?(2)事件D2与G及事件C2间有什么关系?(3)事件C1与事件C2间有什么关系?(4)事件G与事件H间有什么关系?[提示](1)C1∪C2={出现1点或2点};(2)D2∩G=C2;(3)为互斥事件;(4)为对立事件.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事件的关系定义表示法图示包含关系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或事件B包含A⊆B(或B⊇A)1事件A)相等关系如果事件A发生时,事件B一定发生;而且事件B发生时,事件A也一定发生,则称“A与B相等”A=B⇔A⊆B且B⊆A事件互斥给定事件A,B,若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与B互斥AB=∅(或A∩B=∅)事件对立给定样本空间Ω与事件A,则由Ω中所有不属于A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的对立事件A(2)事件的和与积定义表示法图示事件的和(并)给定事件A,B,由所有A中的样本点与B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和(或并)A+B或(A∪B)事件的积(交)给定事件A,B,由A与B中的公共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积(或交)AB(或A∩B)(3)事件的混合运算因为事件运算的结果仍是事件,因此可以进行事件的混合运算.(AB)+(AB)表示的是AB与AB的和,实际意义是:A发生且B不发生,或者A不发生且B发生,换句话说就是A与B中恰有一个发生.同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样,事件的混合运算也有优先级,我们规定:求积运算的优先级高于求和运算,因此(AB)+(AB)可简写为AB+AB.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1].(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3)概率加法公式为:如果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则P(A∪B)=P(A)+P(B).(4)若A与A为对立事件,则P(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