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文化Chinafinancialculture第二章中国铜币文化本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理解铜币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古代货币制度。能力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从货币看中国历史,能够从货币发展看中国古代到近代经济发展。基本文化素养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的精神。2.2现代机制铜币的发展2.2.1清代机制货币的发展1.机器铸币产生背景——外国“洋钱”的流入明代时期外国铸币开始流入中国,通过贸易大量的西班牙、法国、威尼斯、荷兰等国的外国“洋钱”涌入中国市场,并在一定区域内流通。外国“洋钱”主要为机铸银元,随着外国洋钱的日渐广泛使用,逐渐影响到了中国银两的使用和铜币的铸造。2.2现代机制铜币的发展2.2.1清代机制货币的发展1.机器铸币产生背景——外国“洋钱”的流入“洋钱”在使用上存在种种便利,这种成色大小标准、性质标准、外观美观的货比开始被慢慢接受,如同发行国一般凭数量记值使用。在众多“洋钱”中影响最大的是西班牙银元及其继任者墨西哥“鹰洋”,对日后中国“洋钱”的铸造有着较大影响。•墨西哥“鹰洋”2.2现代机制铜币的发展2.2.1清代机制货币的发展2.清政府机制货币的尝试和铜圆的诞生十九世纪末的光绪年间,清政府已引入外国的制造设备开始进行机器铸钱的尝试,目的主要是弥补旧式制钱制造的不足。如如福建局铸造的“光绪通宝”和广东局铸造的“库平一钱”等。2.2现代机制铜币的发展2.2.1清代机制货币的发展2.清政府机制货币的尝试和铜圆的诞生为了抵制“洋钱”的流通,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奏请试铸银元。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局开始试铸银元,银元正面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纹,故俗称“龙洋”。2.2现代机制铜币的发展2.2.1清代机制货币的发展2.清政府机制货币的尝试和铜圆的诞生在机铸银元的尝试后,清政府又开始了机铸铜元的尝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之后其他铸币厂也陆续加入铜圆的铸造。清朝机制铜圆大致包括两种,“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其形制都与“龙洋”相近。2.2现代机制铜币的发展2.2.1清代机制货币的发展3.机制币与货币制度的改革银币的流行对清朝所施行的银两本位构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一枚银圆的贵金属含量与当时所执行的货币单位一两之间存在差别,在清末所进行的币制改革中掀起了“两”“元”之争。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元为单位,主币每元重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