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行政法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法制、法治和人治的区别●明确行政法制、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概念和各自的特点●了解行政立法的体制、行政执法的分类和主要内容、行政司法的主要形式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基本理论●认清行政与法制具有的内在联系,加强对行政法制的监督●为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设出谋划策行政法制是指为实现国家的行政职能,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而制定实施的法律制度。行政和法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行政是否依法进行,是否高效,是否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等,都离不开法制作后盾。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三位一体的行政法制体系。第一节行政立法一、法制、法治、人治的含义(一)人治和法治人治是一种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来治国的方法。法治是通过法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它与“人治”是直接对立的。法治包含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和实质意义上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过程中对法的价值、原则和精神的尊重。中国和西方都曾经出现过人治和法治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人治(或德治、礼治),法家主张法治。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主张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在17至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抨击封建专制,要求法治,反对人治。总之,人治和法治的争论历史已久,今天,法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人治和法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它们之间的区别如表12-1。楔语表12-1人治和法治的不同(二)法制和法治法制强调一种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法治包含了法制,同时特别强调一种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方略。法制和法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没有法制则没有法治,有了法制却未必有法治,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法治与法制相比,更强调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对具体法制的运用和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以法作为治国的前提,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任何人都必须遵法守法,人的合法权利和尊严都通过法制实施的途径得以保护和捍卫。但是,在有法制的国家虽然有法的至高无上性,却可能出现统治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法制是法治的基础,要真正实现行政法治,必须先有一套完善的行政法律体系,也就是先建立起行政法制,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的法律制度,行政法治才有可能确立和实现。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