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相互理解的案例:杰享利窗模型杰享利窗模型——以发明人杰瑟夫·卢夫特(JesephZuft)和享利·英格拉姆(HarryIngram)的名字命名——是培训专家对沟通风格进行评估与分类时最常使用的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坚信相互理解能够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并促进沟通的效果。该模型从两个维度上划分了促进或阻碍人际沟通的个体倾向性:揭示和反馈。揭示指的是个体在沟通中坦率公开自己情感、经历和信息的程度;反馈指的是个体成功地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的程度。从图10-A中可以看到,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划分出4个“窗口”——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开放”窗口包括了你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信息;“盲目”窗口包括了那些别人很清楚而你自己却不知道的事情,这种状况是由于别人没有告诉你或由于你的自我防卫机制拒绝接受这些信息造成的;在“隐藏”窗口中的信息你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其中包括那些我们自己很清楚却没有告诉别人的事情或情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别人利用这些信息来贬低我们或反对我们;“未知”窗口包括那些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情感、经验和信息。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揭示盲目区隐藏区未知区杰亨利窗模型基于这样的假设:当开放区的信息量增加时,人们之间会更好地相互理解。因此他们建议人们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当然这种观点尚耒得到充分的研究证据支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那么如何扩展你的“开放”窗口呢?卢夫特和英格拉姆认为,要通过揭示和反馈。不断地自我揭示会使你了解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另外,有证据表明自我揭示也促使别人更为友善和开放。因此,对自己的揭示会带来更多的揭示,如果他人对你的行为提供反馈,就会缩小你的盲目窗口。尽管杰亨利窗模型的拥护者鼓励开放的氛围,鼓励相互之间自由地进行自我揭示,但他们承认在一些条件下谨慎的沟通是必要的,这些情况包括:暂时性的关系;对方过去的信誉不佳;在竞争情境中;组织文化不支持开放坦诚。尽管一些批评家认为几乎所有的沟通情境中都存在这些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杰亨利窗的支持者们还是十分乐观的,他们认为开放、真诚、坦率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品质。尽管他们没有直接这样说,但他们的意思是,通过提高自我揭示的水平和倾听来自他人的反馈(即使这种反馈耿直且坦率)这两种方式扩大开放区的面积,也会使个体赢得自身利益。[案例分析题]“低效沟通是发送者的错误”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反馈开放区别人知道别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