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教学重点:1.能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2.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能够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4.理解棱柱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对常见的几何体并不陌生,身边有着丰富的实例,小学数学中学生也接触过有关几何体的知识,但这些仅仅局限于感官上的认识,能够直观地区分常见的几何体并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对几何体的性质及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活动经验基础:对于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但从现实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还缺乏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的活动经验.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理解棱柱的有关概念并会确定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的个数.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方法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几何体的认识,知识的落实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在教学细节上注重引导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说明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物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一开始就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后面的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打下良好的基础.翻开教材第一章章首的彩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问题1: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图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问题2:你能想象出摄影师是从什么角度拍摄的吗?如果我们改变观察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一样吗?教师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著名诗句,使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教学说明本节课是全章的起始课,不可忽视它对全章的引领作用.教材的彩图是城市一角的街景,在实际授课时,如果能够展示当地类似的照片或者学校的一角,效果应该会更好.引用实例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