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考点一物质循环(Ⅱ)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2.[2023·安徽安庆市怀宁二中高三月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在食物链中甲是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考点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猫竖尾巴向对手示威;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2023·武汉期末]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6.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7.[202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月考]某同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制作了“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缸的稳定性越强B.需不断向生态缸内输入能量C.要对生态缸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D.白天给予生态缸适宜的光照、晚上作保温处理8.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