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PICTURE"选考一.TIF"\*MERGEFORMAT第1讲基础过关课对点优化集训1.(2016·山东济宁期末)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二句为内容,第三、四句为影响,从中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免而耻”“严刑峻法”“恐惧和贪欲”等方面分析。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2.(2016·黑龙江大庆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乾隆帝[来源:Zxxk.Com]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来源:学。科。网]——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鲜卑族“尚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来“中夏正音”,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本民族的进步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他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向往和好大喜功,是不顾本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冲动,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摘编自付义汉《孝文帝迁都改革与北魏亡国析》(1)概括上述材料中对北魏孝文帝的不同看法及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其人其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