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点优化集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来源:Zxxk.Com]1.(2016·湖南四市联考)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解析由材料中的“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国家实业”“国民所享”等可知,孙中山主张发展国家资本,所获之利归国民共享,对私人之垄断资本加以限制,以免其操纵国计民生,B正确;孙中山反对的是“私人之垄断”“资本之专制”,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2.(2016·河北保定模拟)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达到实现,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湖南衡阳模拟)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合作形成B.农民运动的高涨C.民主革命发展D.民族主义成主流解析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义和团运动的“灭洋”不满1924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更加深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因此,他称赞义和团的反帝精神,故C项正确;A、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B项错误;近代中国,时代主流是反侵略求民主,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福建宁德模拟)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