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上海各区县实验表格精编1.浦东二模小伟和小李研究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量Δp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相同的柱形容器底部都装有压强传感器,他们在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然后将高H为0.1米的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逐步改变其下表面距液面的距离h,如图14所示,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柱体浸入水中表二柱体浸入酒精中实验序号h(米)Δp(帕)实验序号h(米)Δp(帕)10.0210060.028020.0420070.0416030.0630080.0624040.0840090.0832050.10500100.10400(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14)。(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也越大。(3)小李猜想: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时,h的增加量相同,Δp的增加量也相同。小伟猜想: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时,h的增加量相同,Δp的增加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于是他们用等高的实心圆锥体在水中重复上述实验进行验证,如图15所示,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三中。分析表三中的数据,(16)的猜想正确,由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实心锥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时,(17)。如果用实心球重复上述实验,根据上述结论,可推理得出:实心球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时,(18)。2.普陀二模如图15所示,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表三锥体浸入水中实验序号h(米)Δp(帕)110.0281.3120.04130.7130.06156.0140.08165.3150.10166.7图14Hh图15HhABC表一位置甲凸透镜乙凸透镜A倒立、放大倒立、放大B倒立、放大倒立、缩小C倒立、缩小倒立、缩小图15图162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9)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16所示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0),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