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练(十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6·河北石家庄预测)《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与题干中“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强调君主的地位,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强化了伦理纲常对人性的束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强调限制君权,但是这种思潮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江西九江模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析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鱼,那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尽。材料强调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为D。答案D3.(2017·新疆模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A.礼仪规范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D.施政之术解析材料中是“义”不是“礼”,故A项错误;儒家的“义”是人身相互依附关系,与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相符,是价值引领,故B项正确;处世之道达不到材料的高度,与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义胜利者为治世”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施政,与材料中“君子”“人之正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