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1新三板新三板中小盘研究/深度报告报告摘要:�芯片公司阵营日益壮大,无人驾驶潜力可观无人驾驶技术已经从前期整车、零部件供应商和互联网公司等各自为战演进到现阶段的联盟式推进。2017年以来英伟达和英特尔两大芯片巨头动作频频,不断吸引Tier1级供应商、整车厂等加入其自动驾驶平台化阵营的构建中。�迎合汽车行业发展痛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面临诸多困扰,无人驾驶技术或是有效解决方案。无人驾驶契合主动安全发展需求,通过软硬件上的完善有望进一步保障驾驶的安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节约能源亦是无人驾驶的两个重要意义。科研院所启蒙,现代企业介入引发技术市场双突破。互联网公司凭借人工智能优势助推无人驾驶发展;传统车企亦不甘落后,或与互联网企业优势互补加速前进,零部件供应商凭借自身技术储备发力无人驾驶。各大参与方激烈竞争可能改变市场格局,中国企业或将引领未来发展潮流。�ADAS奠定初级无人驾驶,V2X实现真正的智能互联ADAS引领单车智能“感知、决策、执行”三环节。感知端传感器各有千秋,“融合+算法”是发展趋势;深度学习算法更适应复杂环境和高准确率要求,超算平台的起步表明单车智能化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而执行端“双脚”真正动起来才是无人驾驶技术的真正落地。车联网弥补单车智能软肋,是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必需品。多方面技术支持车车/路/人通讯,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TSP成车联网产业链核心,四大类商业模式共推产业升级。�千亿级市场规模或可期,三大障碍待突破无人驾驶乘用车渗透率仍较低,处于低层次的无人驾驶乘用车比例较高。预计到2019年,中国无人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将超过50%,且等级3-等级4水平的智能驾驶汽车占比亦将大幅提升,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214亿元人民币。软/硬件技术、核心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无人驾驶技术尚未真正落地。开发出满足SAELevel4及以上级别的软件是决定近十年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能否真正实现的主要因素;多传感器融合过程艰难、核心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交通生态待突破构成硬件端的不足;法律体系完善的滞后性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无人驾驶落地的困难。�国内无人驾驶领域公司:双林股份(300100.SZ):传统业务稳中求进,并购合作引入无人驾驶业务;高德红外(002414.SZ):国内最大红外产品研发企业,军转民新领域积极开拓;开特股份(832978.OC):持续研发投入,全面服务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