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十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授课:涂晓今宏观经济学案例:宏观经济学案例: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增长基础仍不够稳固2009年06月03日来源:经济参考报随着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据的公布,国内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的争论更加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当前中国经济是“好转”还是已经“复苏”,本轮经济是否已经见底?大家之所以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是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再加上最近一个时期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和蔓延,更使得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国内来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的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但也有的指标运行还不稳定,有的甚至还在继续恶化。比如,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增长还不稳定,出口降幅再次加深,CPI和PPI双双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人用“冷热不均”或“喜忧参半”来形容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本轮经济有可能呈震荡回升趋势,在保持一定政策力度的前提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8%的预期目标。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收效甚微,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刺激政策对当前经济出现好转迹象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当前扩大内需存在明显政府孤军奋战、民间投资增长低迷。扩大政府投资如果不能对民间投资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投资以及整个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将难以保证。二、金融政策过度向政府投资倾斜,中小企业资金依然偏紧自货币政策由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以来,今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加快,信贷投放更是“井喷式”增长。4月末,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7.48%和25.95%,M2增幅比上年末高8.13个百分点。1-4月累计新增贷款达5.17万亿元,同比多增3.37万亿元,已超过全年5万亿新增贷款规模,这将对经济回升流入更大的活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如此“天量”的资金,主要投向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项目及基础设施和大型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资金依然偏紧。三、产能过剩矛盾加剧,通货紧缩压力明显增大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产品销售率持续下降,库存明显增加;二是企业效益大幅滑坡,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十分严重;三是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明显加剧。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比预期的小当前我国启动经济的宏观背景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有着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