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知识形态及其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和革命性的深刻变化,正在从高深知识、学术知识和经验知识等传统理论形态向普惠知识、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等现代科学形态过渡与转变。可以说,大学知识现代科学形态的责任性、标准性和功能性等品质内涵强烈要求大学知识生产必须主动突破组织界限,扭转思维和行动惯性,积极与其他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开展基于问题导向和供需衔接的协同创新,形成“知识定向生产知识”的常态势能及其长效机制。一、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内涵新议1.大学知识生产与协同创新的关系解读大学知识生产是一种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复杂性、高深性和纯粹性的职业学术劳动。这种职业学术劳动以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经验形态和理论形态知识产品为目标,强调大学场域的个人自律和同行集体自律的知识生产自治化过程,具有弥散性、偶然性、随机性和公利性等特征。而协同创新则是一种蕴含“实用主义”意义的有组织、有程序和有制度的定向学术劳赵哲(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122)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建构:从大学知识生产谈起摘要:大学知识生产为深入理解和建构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性内涵及长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在协同学的应用性情境中,大学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主要由“谁来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三个概念化的动力机制构成。而在协同学的理论性语义中,协同创新的序参量一般指直接决定或深刻影响“谁来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的重要因素。基于大学知识生产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分析,可以将序参量影响协同创新的具体表象及其作用机制分别演绎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推动力量、相关要素和治理体系,并依此提出推进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在于推动他组织与自组织联动,优化关键要素供给和完善外部治理秩序。关键词:协同创新;知识生产;序参量;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23)01-0080-08收稿日期:2022-10-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行业特色型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及实施策略研究”(BFA220184)作者简介:赵哲,男,副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教育改革探索80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