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新课标Ⅰ专用)栏目索引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栏目索引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栏目索引1.(2018课标Ⅲ,6,4分)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A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是地壳断陷集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知识拓展地壳断裂下陷往往形成长条形裂缝,并且深度较大,集水后形成的湖泊一般又深又长。栏目索引2.(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C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知识归纳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当内力起主导作用时,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较小。栏目索引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栏目索引1.(2019课标Ⅰ,9,4分)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栏目索引2.(2019课标Ⅰ,10,4分)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栏目索引3.(2019课标Ⅰ,11,4分)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DCC本题组利用黄河中游地区小北干流河段的堆积性游荡河道这一地理事象,考查流水作用的规律、成因及其影响;要求学生做题时对图文材料进行认真审读,结合所学的原理、规律进行实际应用,考查了学生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结合真实情境进行问题探讨,凸显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