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25/1/26§11.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22322213NHNH(g)221HOHO(l)21rm/kJmol16.63237.19Gy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都能发生,但如何使它发生,热力学无法回答。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25/1/26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22322213NHNH(g)221HOHO(l)2例如:动力学认为:需一定的T,p和催化剂点火,加温或催化剂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25/1/26•离子液体与典型的有机溶剂不一样,在离子液体里没有电中性的分子,100%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在负100℃至200℃之间均呈液体状态。特点:•一、离子液体无味、不燃,其蒸汽压极低,因此可用在高真•空体系中,同时可减少因挥发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二、离子液体对有机和无机物都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使•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同时可减少设备体积;三、可操作温度范围宽(-40~3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与其它物质分离,可以循环利用;四、表现出Lewis、Franklin酸的酸性,且酸强度可调。•上述优点对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如聚合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离子溶液都是良好的溶剂。25/1/26•19世纪后半叶,宏观反应动力学阶段。主要成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确立,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20世纪50年代,微观反应动力学阶段。对反应速率从理论上提出了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建立了势能面。发现了链反应,从总包反应向基元反应过渡。由于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分子反应动态学。•20世纪前叶,宏观反应动力学向微观反应动力学过渡阶段25/1/26•近百年来,由于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的日新月异,如磁共振技术、闪光光解技术等,使化学动力学学科快速发展195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小于•动力学理论尚不够完善,还需继续努力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310s197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610s198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1210s200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1510s25/1/26•李远哲在1986年与哈佛大学Herschebach博士及多伦多大学JohnPolany博士同获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