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文化的含义西周文化原本是指西周时期的周文化,意即西周时期与周人密切相关的文化。“周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公亶父迁居岐下→“小邦周”→“邦畿千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确切地说,西周文化在考古学上应是指以周原和丰镐遗址出土西周时期遗存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本章所讲的“西周文化”并非是一个具体的考古学文化,而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文化系统的概念,这样就可以把西周洛邑和地方封国的诸多重要考古发现都纳入进来。第一节分期、年代与文化分布丰镐遗址的周文化墓葬可以分为六期,居址可以分为四期,而第一期居址和第一期墓葬均为先周末期的遗存。丰镐作为西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它的文化分期具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其它地区西周文化分期断代的参考标准。2009年,张礼艳博士论文将丰镐地区的西周墓葬统一划分为三期六段。长安马王村97SCMT1西壁剖面与H18出土陶器西周文化陶器特征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流行绳纹。炊器以鬲为主,另有少量的甗、甑和鼎;盛贮器主要有罐、簋、豆、盂,另有少量的折肩瓮(尊)、三足瓮和盘等;酒器少见。总体演变趋势为早期红、黑、褐陶所占比例较大,晚期皆灰陶;绳纹由细密、纹痕清晰向粗疏和纹痕模糊发展,且素面陶比例渐增;中晚期还流行简单的几何形印纹,题材有云雷纹、S纹、重圈纹等。墓葬方面,早中期随葬的陶器组合主要是鬲、罐、豆、簋,晚期则主要为鬲、罐、豆、盂。丰镐地区墓葬出土陶器分期图据张礼艳《丰镐地区西周墓葬分期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折肩罐的肩转折处逐渐下移,由折肩变成折腹;圆肩罐最大径处也逐渐下移,由鼓肩变成鼓腹。弧裆鬲演变示意图由早至晚,瘪裆现象减少(三足间裆顶内凹明显到渐趋圆缓),裆部由高渐矮,由宽颈弧肩到束颈鼓肩。仿铜弧裆鬲袋足分裆鬲陶簋演变示意图早期商式绳纹簋多见,中期周式折沿素面簋流行,晚期被素面盆(盂)取代。陶豆演变示意图由早期的粗高柄、弧盘商式豆,发展为中晚期的细矮柄、折盘周式豆。其他陶器原始瓷器陶觚形尊陶大口尊陶四足瓮原始瓷罍原始瓷尊其他重要遗址的分期1、河南洛阳北窑西周墓葬分早、中、晚三期2、山西曲沃天马—曲村遗址居址和墓葬各分三期六段3、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居址分三期,墓葬分三期六段综合分期断代西周早期相当于武、成、康、昭时期公元前1046—前977年西周中期相当于穆、共、懿、孝、夷时期公元前976—前878年西周晚期相当于厉、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