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等:代际共居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代际共居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赵明王晓军[摘要]本文基于嵌入性理论,将老年人个体经济行为嵌入家庭代际关系中,构建一个“代际共居—家庭代际关系—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共居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劳动供给;代际共居的不同细分维度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与经济不独立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最大;家庭代际关系在代际共居与老年人劳动供给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代际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促进效应”,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挤出效应”。[关键词]居住安排;代际关系;老年人;劳动供给;嵌入性理论一、引言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在不断消失,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从转变的人口年龄结构中挖掘潜在的人口红利,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①当前,中国老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尤其是城镇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生活态度积极,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储备和劳动技能,能够为国家提供有效的劳动供给。②提高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探究影响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针对人口劳动供给问题的研究,劳动经济学理论中假设个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即努力使自己达到幸福,通常用新古典主义劳动—闲暇选择模型,通过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611—①②作者:赵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zhaoming@cueb.edu.cn;王晓军,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xiaojun_wang@ruc.edu.cn。*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的健康老龄化体系优化研究”(20JZD02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北京市低龄老年人口劳动参与意愿与影响机制研究”(SM20211003800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健康老龄化综合评价指数体系与精算测度研究”(QNTD202205)阶段性成果。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