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第1期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23(22)1大学生创业意向背景下高校精准化“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曾荣根黄孔曜刘武强【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使得通过创新创业激发经济发展动能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热点,也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在“双创”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导致“双创”教育难以实现预期精准度。为此,深入分析高校管理层面重视度不够、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滞后、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和教育实践拓展局限等现实难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角度为高校精准化“双创”教育提供更多新思路。【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高等院校;精准化;“双创”教育【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FBJG2020032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曾荣根(1985.10—),男,福建三明人,闽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黄孔曜,刘武强;闽南科技学院全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高校作为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摇篮,只有让创新的种子根植在大学生心中才能培育与创造出更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为此,党和国家提出要将“双创”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创业意向产生于个体创业行为的萌芽阶段,创业行为的产生是由创业意向引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创业意向,高校要想更好地推行精准化“双创”教育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培育[1]。一、基于大学生创业意向探索高校精准化“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创业意向主要是指大学生创业者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专题,是创业者对于创业行为的信念。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要重视对大学生群体创业意向的深入了解和正确引导。基于大学生创业意向探索高校“双创”教育改变了过去侧重“双创”教育的供给主体、忽视“双创”教育接受者的个体需求的局面,有利于增强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效,强化教师“双创”教育能力,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能力。可以根据现阶段规范统一的教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