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2023年1月第32卷第1期JETCM.Jan.2023,Vol.32,No.1·证治探讨·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此为温病的辨证纲领,有效地指导了临床组方用药。叶天士指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意指为,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是气分证,营分证之后是血分证。辨证重点不在卫与营,而是气与血。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实际上是气血辨证,把温病分为气病与血病两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学“温病”“疫病”范畴,是外感疫疠邪气所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一类急热性疾病。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4型,其可对应的卫气营血阶段为:观察期以及轻型新冠肺炎患者病位在卫分,此时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寒,乏力,周身酸痛”,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病位在气分,此阶段可表现为“发热较高,腹满,苔黄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则病位在营、血分,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尤其是重型及危重型,临床可见多种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这可直接影响预后,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本文探讨了温病气分证、血分证引发血运失常的机制,并且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分别从“温病气血分证”辨证论治新冠肺炎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1温病气分证与血运失常温病气分证为病邪从表入里,从而影响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壮热、不恶寒、恶热、汗多、渴欲冷饮、或腹满、便秘、舌苔黄[3]。气分证病变部位主要为肺脏,病机是邪入上焦,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肺失宣降,表现为咳嗽、咯黄痰、胸闷憋喘、便秘等症状,若正邪交争剧烈,可见发热。血运失常为血液运行障碍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瘀血和出血。故温病气分证出现的血运失常主要表现为瘀血和出血。有学者提出“肺为血脏”,肺主气,是宗气的生成部分,而宗气“贯心脉以行血气”,因此,肺脏可调控血液的生成和运行[4]。若肺脏气机逆乱、肺失宣降,则肺不能助心行血而出现瘀血;若肺热壅盛、损伤血络,则可见出血。从“温病气血分证”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功能障碍∗李雯(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23)01-0079-04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3.01.018【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学温病、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