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2022.24一、新时期以“公平”导向为目标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面临的挑战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自此,深化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视角。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从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出发,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实现要素配置的合理化,扩大教育的有效供给。[1]其中,教育财政投入作为最主要的供给要素之一,更需实现改革以提高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但长期以来,政府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基本方式是以增量投入为主,向农村地区与薄弱地区倾斜,进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教育需求,[2]具体表现为增加投入力度以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及硬件设施、补助困难学生等。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方面,政府始终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尤其对于过去的贫困地区来说,政府对所输入的增量教育帮扶资源进行高度管控,采用保守的行政手段来调节各方利益以保证整个流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3]该导向下的资源投入方式所附带的规则、技术和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学校建设目标及发展任务,但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往往表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该方式所具有的粗放式特征导致对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关注不多,甚至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力求避免改变分蛋糕的方式。在此背景下,粗放式资源投入虽快速扩张了教育规模,有效实现了“有学上”的发展目标,但随着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增长,不仅要求继续“做大蛋糕”,更要求“改革分蛋糕的方式”。一味以关注投入“公平”为价值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结构性问题愈加凸显,[4]阻碍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难以满足“上好学”的教育需求。2.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的目标任务对教育财政投入提出了从公平走向充足: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目标转向与提升■张万朋张瑛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从以普及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以提高为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期社会经济以及教育改革的目标均要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价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公平走向充足。财政充足是以产出结果为关注点,以学生成就为核心,以一种对教学有效的方式对教育财政投入及资源使用做出的新的具体安排。本文首先论证了新时期以“公平”目标为导向的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