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知晓:“她的日本名字是什么?”由河濑直美、贾樟柯首度跨国监制,青年导演鹏飞编剧执导的电影《又见奈良》获得了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2020)最佳影片提名,并于2021年上半年在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八十高龄的中国老奶奶陈慧明只身前往日本奈良,寻找与自己失联多年的养女、日本遗孤陈丽华的故事。在寻找丽华的过程中,陈奶奶“亲历”了养女到达日本后的人生。她与帮助她寻女的遗孤二代小泽、退休警察一雄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段旅程中愈加贴近,作为文化整体的亚洲在这部电影中可知可感。据导演鹏飞所言,他最初想拍一部反战电影,在阅读了日本遗孤的相关书籍后,被其中超越血缘的亲情所打动。他了解到很多遗孤养母的愿望就是去日本看一眼孩子和他们的故乡,但绝大多数母亲一生都没有这个机会,于是便有了这部电影的出现。近代日本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期间,向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地移植人口成为日本帝国缓解国内经济危机、转移社会矛盾、改变殖民地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帝国的覆亡,六百余万海外日本人失去了“日之丸”的庇护,成为了落潮后的“裸泳者”。这其中,便有在战争的疮痍中被挤出母体、被战后日本称为“残留孤儿”的群体。日本厚生省对于“中国残留孤儿”的定义为:“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进入中国东北。因战乱与父母分离、当时年龄在十三岁以下,之后在中国长大的日本儿童。”(1)据中方相关部门统计,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总人数达四千人以上(2),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人数超万人。因收养动机、收养家庭条件等不同,遗孤的成长轨迹、生存境遇亦存在很大差异,但大多数遗孤都因在当时中国生活原料极度匮乏之状况下,在出于民族创伤的无数次非议之中“自己的一条命活下来了”,而对中国养父母有着深层的情感联结。让遗孤更加感激不尽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大多数养父母在自己年逾古稀,需要子女照顾之际,却能够尊重遗孤的选择,让其回日本寻亲定居。这其中的艰辛,并不常被养父母提及,如同这部电影,所有的艰难困苦都随岁月的流逝化作了云淡风轻。电影中,遗孤“丽华”自始至终并未出现,如影片的英文名“TracingHerShadow”,她只是作为一个名字、一张照片、一段回忆穿插其中。丽华在日本的生活,通过与其有过交集的人的回忆和口述,才慢慢如拼图般被拼接出来。电影并未直接呈现陈奶奶与丽华在中国的生活,但从丽华回到日本后寄给养母一封封寄托思念的书信,从陈奶奶不顾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