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档案大数据技术视域下档案馆业务流程重组及实现路径李顺东(天津财经大学档案馆天津300300)摘要:传统档案馆业务流程主要是被动的满足用户利用需求,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大数据时代,档案馆应打破传统“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由单向变为双向,主动优化重组档案挖掘、利用、共享流程,使档案管理的各环节围绕利用展开。研究重点提出了档案馆的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理想业务流程以及流程重组的实现路径。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档案业务;流程重组;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33(2022)12-0004-05近年来,关于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理论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主要集中在档案馆资源建设、管理提升、服务创新、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国内档案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作为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传统业务将向档案资源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向转移,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将成为档案馆的主要业务。大数据时代档案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属于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范畴,目的是提出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理想业务流程,为各级各类档案馆在大数据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思路。重组研究的最基本的思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目前是什么”,弄清档案馆传统业务流程;“应该是什么”,分析大数据时代档案馆业务的理想流程;“如何重组”,提出从目前状态变为理想状态的实现路径。1传统档案馆业务流程分析浏览各类经典档案学教材能够发现,档案管理整个流程一般被划分为六个或八个环节,以六环节为例,档案管理分为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统计,从整体上看,这六大环节均是以馆藏为中心,任何档案管理业务均是围绕馆藏资源展开,除档案鉴定外,各流程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性特征,如“图1”所示:图1.传统档案馆业务流程在档案利用领域,档案用户与档案馆藏资源建立联系往往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档案利用流程,用户按照档案馆的利用部门制定的档案利用流程规定,与馆藏资源取得联系,档案馆处于被动接待的地位;二是档案馆的编研部门通过编辑出版档案专题材料,使档案用户与馆藏资源建立学术研究04档案2022年第12期学术研究联系。这两种连接方式往往是单向运行的,如“图2”所示:图2.传统档案用户与馆藏资源联系的途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起点在档案用户,档案馆在整个流程中处于被动接待的地位,而档案利用流程是用户与馆藏资源连接的桥梁,在用户通过档案利用流程与馆藏资源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