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1期管理评论Vol.35,No.12023年1月ManagementReviewJan.,2023大科学装置(集群)驱动型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李志遂1聂常虹2刘倚溪1贺舟1,3,4(1.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4.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北京100190)摘要:为了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建立宏大的创新体系。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大科学装置(集群)促进创新生态系统高效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实地调研了五省六地(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江苏太仓、安徽合肥、广东东莞、广东佛山)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一手调研资料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大科学装置(集群)驱动型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创新、金融、政策三大群落构成,各群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且彼此影响。为了论证该模型及其运行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近百位专家学者、实践人士的意见,量化了理论模型中的重要细节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关键词:大科学装置(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问卷调查收稿日期:2020-07-31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课题媒体重点合作项目。作者简介:李志遂,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聂常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倚溪(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贺舟,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引言“大科学”(bigscience,megascience,largescience)是国际科技界提出的新概念,是基础性的学科交叉。其特点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大科学是科技研发的基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统领性特征[1]。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其科学技术目标必须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ecosystem)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初期进入到了应用决策层面,当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创新问题的主要方式。怎样科学、合理、有效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生态系统是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拥有大科学装置的研究机构进一步发展成为依托装置群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