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建设标准化随着近几十年快速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转移效用非常明显,农村的空心化和候鸟式人口流动现象加剧。大都市近郊的村庄发展情况更加多元和复杂,传统农业在传统农耕文化凋敝和现代工业文明冲击的双重影响下逐渐衰退,乡村农业不得不转变发展路径。众多学者从区域层面对乡村产业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有学者提出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有学者提出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农业和乡村环境能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价值叠加,也有学者从乡村旅游规划、影响因素、旅游业态、实现路径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大都市近郊农业效益低的普通村落个体却具有独自的特殊性,其具体发展路径应因地制宜。文章以南京市近郊的一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农业低效型村庄的发展路径。1大都市近郊乡村农业发展模式十九大提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而大都市近郊的乡村,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度加深,乡村在空间格局、近郊区位、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绿色农业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难适应近郊乡村的发展环境,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及内涵丰富的“农业+”模式等类型多样的农业发展方式层出不穷,对接都市区各种需求,推动乡村振兴进程。1.1现代农业模式大都市近郊的现代农业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创建区域农业品牌的高效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是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种植专业性较强。一般有农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介入,多以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专类农品标准化种植基地等项目形式展现,依托大都市近郊区位优势,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安全的蔬菜鲜果、粮油蛋禽等农副产品。如南京谷里现代农业园、成都对外开放农业合作示范园区、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园,通过引导农民土地流转整合规模较大的土地资源,统筹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利用新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进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发展区的乡村有大量优质耕地,村民既能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红利,又能进入农业园就业。因此,这种模式对区域内乡村的整体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2观光农业模式大都市近郊的观光农业主要是一些乡村依托自身特有的地形地貌和优质的生态环境,通过特色农业或景观化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