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80编辑:孟优悠邮箱:hainingyoyo@163.com人物80文/章思怡从技校走出的“蒙面焊将”十七年前,为掌握一技之长,他从老家河北邯郸涉县来到位于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继续求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电焊工。多年来,他在岗位上成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技术能手”“中国船舶青年五四奖章”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他就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一部搭载作业区六组电焊工刘鹏鹏——一位从技校走出的“蒙面焊将”。人物81编辑:孟优悠邮箱:hainingyoyo@163.com已是国内焊接领域的顶尖人才,在诸多焊接比赛中屡创佳绩。2002年,他脱下工装,拿起粉笔,受命回到母校任教,把自己一路摸索得来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们,刘鹏鹏正好接受过他的指导。“当时,知道唐老师取得的成就后,我非常震撼,原来学焊接也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深受触动的刘鹏鹏由此暗下决心,期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唐老师那样的技术能手。与此同时,学校的各项暖心举措让刘鹏鹏和同学们在上海感受到像家一般的温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老师们都无微不至地教育、照顾我们。他们把远离家乡的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带教。”刘鹏鹏回忆,“毕业之际,班上没有一名同学中途退学,学校领导及老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下,我们坚定了学好技能的决心。”如果说家乡的土地赋予了刘鹏鹏与生俱来的顽强,那么第二故乡——上海则教会了他坚忍不拔,激励着他“日日为新”。勤学苦练露头角2006年,刘鹏鹏如期进厂实习。在总装一部,看着公司在建的大船巨轮,他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暗下决心苦练技能,多作贡献。从进厂的第一天起,刘鹏鹏就和其他实习生一起跟着全国劳模、被誉为“焊神”的张翼飞继续学习焊接。看着这群小年轻来报道,张翼飞语重心长地说:“船舶是由一块块钢板拼接而成的,我们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电焊是很辛苦的工作,大家都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刘鹏鹏坚定不移学焊接刘鹏鹏出生于1988年。在老家,他发现焊工非常受人尊敬。焊接时产生的火花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令他感到好奇与震撼。初中毕业后,他选择进入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习焊接工艺。当年,恰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与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首次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焊工,刘鹏鹏有幸成为首批获益者之一。他和班上同学先在老家学习了为期一年的文化课与基础技能,随后于2005年从太行山深处...